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化学天才自研几十吨原料自由采购成本极低他下场如何?
时间:2023-06-02 13:31 点击次数:81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制作50克以上,就应被处以死刑或者无期徒刑。而号称“一代毒王”的刘招华,在1998年他就自筹资金建立了一座能日产数吨的巨型工厂,只用了几个月就顺利的生产出了30多吨的。按法律的规定,刘招华应该被处以多少次死刑,我们可以计算一下。

  刘招华生产的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垄断了东南亚的市场,成功的使自己成为了全球“五大毒枭”之首。那么,刘招华有着怎样的成长之路?又是如何踏入制造的罪恶深渊?为什么他被抓之后直至判处死刑期间,居然争议不断?

  1965年,刘招华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苏洋村,姊妹五个,他是老末。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困,父亲靠磨豆腐的微薄收入来养活一家老小,所以刘招华自小对金钱和财富的渴望就极为强烈。在他12岁时,父亲积劳成疾因病离世,全家人的生活重担自然就落到了他母亲的身上。

  刘招华从小学习成绩很好,特别在进入初中接触化学课后,就表现出一定的天赋,曾获得过福建省初中生化学竞赛的二等奖。但是到了他17岁的那一年,母亲实在无力承担家庭七八口人的生活重担,刘招华也因此主动提出辍学。

  偶然有一天,他在路边看到了一个征兵宣传的广告。虽说那个时候刘招华年纪还不大,但是却已经展示出了他胆子大、心理素质较强这个特点。在征兵处,他故意把自己的年龄往大处报,经过审核后顺利应征入伍,成为福建边防的一名武警战士。

  由于在部队平时训练中表现积极,成绩突出,部队领导很快将他作为重点对象培养,两年后,直接派他前往武警福州指挥学校学习,并且顺利提干。

  在通常人们的眼里,他的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在刘招华的内心深处,金钱和财富才是他的真正挚爱,当他知道如果要在部队按部就班的干下去的线年才能按正常程序复员转业,这对于急于赚钱、急于出人头地的刘招华来说,实在是忍受不了。

  为了能尽快转业,刘招华很快就实施了一个“自黑”的“高明”方法:他利用平时的工作之便,在部门里故意贪污公款145元,这种做法只能算作是严重违纪,但却不涉及到违法。最终处理的结果是,刘招华就此提前转业,被安置到福安市人民法院,成为了一名司法警察。

  在法院工作期间,刘招华再次展现了他的超强业务能力,几年间,立过一次三等功,多次获得优秀工作者的表彰,深得领导的赏识和肯定。1991年,当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这项工作时,他所在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招商机构,而刘招华凭借着自己的表现,当仁不让的成为这一部门的负责人。

  因为工作的缘故,刘招华认识了很多来自新加坡、菲律宾及台湾地区的商人。90年代初,大陆很多的物资,可以说是非常的匮乏,尤其像各类家用电器、小汽车等,正常途径购买,价格昂贵不说,有时候甚至拿上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所以,就滋生出了一个非常猖獗的行业——非法走私。

  刘招华凭借他多年积攒的一些人际关系,趁机在他的老家成立了一家塑料加工厂,说是在生产塑料制品,其实背地里所做的正是走私生意。他把工厂设在海边的一处低湾地,前后有门,内修暗道,无论是上下货和人员出逃都非常方便。

  就这样,短短两年时间,通过走私汽车、龙骨酒、家用电器、日用品等,刘招华很快就赚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天生张扬的他一次性就买了三台丰田皇冠高档汽车,经常开着去上下班和应酬。

  由于这种做派实在过于招摇,并且,这个时候,对于开了眼界的刘招华来说,已经完全看不上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微薄薪水,并且还有各种制度和纪律的约束,1994年底,他干脆彻底辞掉了法院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搞自己的走私生意。

  然而,世事难料。此时,中央加大了对沿海地区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并且,又出台了相关法律,特别要严格控制国外废弃塑料的进口。这样一来,对于刘招华来说,无论是明面上的塑料加工业务,还是背地里的走私生意,都是灭顶之灾。

  面对这种惨境,刘朝华焦头烂额,但是他又是一个极度自负、不甘平庸的人,他觉得无论如何要寻找新的机会,迅速发大财,让自己再度站立潮头。

  恰在这时,他以前认识的一个叫陈文印的人找到他,提出要求合作,而陈文印此时在正从事着一份极其暴力而危险的行业,那就是贩卖。他也是因为听说刘招华有一条从台湾地区到福建省的走私通道这么一个人脉,所以说,他就提出把一些毒品走私到台湾地区,从而运送到东南亚赚取暴利。

  就这样,刘招华知道了在海外地区的受欢迎程度以及高的吓人的利润。但是,怎么样能够拥有自己控制的、稳定可靠、品质上乘的货源,就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好几年前,刘招华就曾做出过少量这样的实物,只是他当时正忙于走私生意,没有了解过这个及利润行情。

  那是1988年,刘招华在和一位名叫陈道中的台湾人交流中,此人向他提出,利用麻黄碱可以合成出甲基苯丙胺,也就是,而刘招华拿着陈道中提供的麻黄碱原料,根据描述,在宾馆仅仅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就合成了符合标准的,被陈道中惊呼为神人。但那时,刘招华只是纯粹为了显示技艺和展示自负,并未对此上心。

  而到了1995年前后,制造的主要原材料麻黄碱已经被列为管制商品,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条例,并且还是排在第一位的严格管控的原料,很难批量采购,而且,还很容易被警方注意和追查到。这一次,从小就自认为聪明过人又极其自负的刘招华决定另辟蹊径,他要靠自己的“科研攻关力量”拿下这个技术问题,完全创新出一套新的合成的方法。

  于是,“青年才俊”刘招华在那段日子里就像一名学霸一样,天天泡在废旧厂子里,不分白天黑夜,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化学实验。他发誓,立志要找到一种不需要麻黄碱和醋酸酐就能合成新型病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结晶。前前后后,这个着了魔的年轻人,为此甚至花费了40万元的“科研攻关经费”。

  在这中间,涉及到制造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叫结晶,因为在所有的吸毒人员眼里,衡量一款好坏的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外观,如果说浑浊、发黄、有杂质,他们就认为是低端劣质货;反之,如果晶莹剔透、闪亮纯净,他们就认为是优质高档货,而优质高档货的价格非常高,利润巨大,因此无论是各级毒贩,还是各大毒枭,他们最喜欢就是拿到优质高档的货品。

  而刘招华就在“结晶”的这个重要环节时终于遇到了瓶颈和难关。为了能够使他自己做出的商品达到世界级的水准,刘招华不惜血本四处找人请教。

  1996年初,他打听到西安交通大学有一位年过70的老教授,是化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于是他就带着一公斤的甲基苯丙胺液体样品上门儿,对教授说是来研制开发减肥药的,非常诚恳地向老教授讨教如何能够结晶出漂亮美观的晶体。

  在当时,甲基苯丙胺这一类的化工原料还不属于管制药物,老教授在再三确认以后,就没有再怀疑,并且在和刘招华交流中,觉得这个人年轻人很有天赋,也很好学,于是就决定帮助这个态度诚恳的年轻人。虽然刘招华在老教授的实验室里整整泡了一个月,日夜不停地实验工艺,但是一直到他带去的液体样本整个用完时,他还是没有能够结晶出他们认为达标的这个结晶体。不过在临走之时,老教授还是给了刘招华一条很重要的点拨提醒,让他可以尝试用盐酸跟甲基苯丙胺反应,然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后再结晶。

  不得不说,刘招华在化学方面确实具有超越常人的天赋。回到老家工厂之后,刘招华继续日夜不停的进行实验。终于,他成功地结晶出了像冰块一样晶莹剔透的。

  解决了技术瓶颈以后,刘招华毫不犹豫马上开始大批量的到处采购原料设备,大张旗鼓的准备批量生产。在当时,他采购的这些原料都是在市场上光明正大经营的产品,不需要专门报备。

  事后,多条渠道信息也证明,刘招华发明的这种无麻黄碱原料制备的方法,确实是全球当时最先进的一种新工艺,自他之后,全球还没有一个制毒师,包括一些教授级别的化工方面的专业人士,能合成出刘招华生产的这种的品质,无论纯度、结晶、品相等各工艺方面都没有做到。

  很快,刘招华的这些技术和本领就在全球的贩毒制毒圈子里声名鹊起。墨西哥大毒枭(矮子)古兹曼在2002年刚出狱,就立马派出他的多名手下,四处打探当时在国内到处逃亡的刘招华的下落,想投以重金寻求和他进行合作。

  1996年,刘招华在他的厂房内,通过自己研发的技术工艺,合成出了20多公斤的高纯度。之后,他决定在市场上小试牛刀,他将其中一公斤交给陈文印并专门交代销往台湾地区,后来陈文印给他传回来的信息是这款产品,一亮相就被毒贩们抢光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刘招华就非常兴奋,于是又拿出了11公斤的交给陈文印,同时再三叮嘱,绝对不能在国内即大陆进行贩卖,因为他当过兵,从事过司法警察的工作,他非常清楚,如果在国内进行这个毒品交易,很容易会被警察盯上,一旦被抓,就不仅仅只是掉一次脑袋的事儿了,因为数量太大了,所以只有销往境外,对他而言才是风险最小的。

  可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招华这样的人,同时也深深低估了他同道中人的贪婪。原来,他交给陈文印的第一批,并没有被销往台湾地区,陈文印为图省事,一转手就以1公斤1.8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福建当地的一个毒贩,果不其然,这个毒贩在零卖的过程中出了意外。

  之后,侥幸脱身的刘招华更加谨慎小心,他将自己的加工厂分别设在福建老家,以及广东晋宁和宁夏银川三个地方,一旦听到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他立刻就弃厂而去,因为他太清楚,一旦自己落入法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必然下场。

  1999年,刘兆华试图将银川加工厂生产的偷运出境,他的两个手下被警方抓获。这样,刘招华自然就被供了出来。当时身处广州的刘招华得知部下被抓的信息后,立刻进行了逃亡。广东警方在各个交通要道都设下天罗地网,他假扮成老农的模样, 骑着一辆买来的自行车沿着小路大模大样的逃离出了追捕网点,然后打的逃出了广州。

  起初,逃亡到青岛的刘招华暂时消停了一阵子。后来,他自己还经营了几家彩票站,一边卖彩票,一边在躲避风头。偶尔,他也买几注彩票,甚至有一次居然获得了100万的奖金。

  然而,这样的日子,对于见过大风大浪,习惯于大把钞票来来往往的刘招华来说,远远不能满足他的心理,虽然此时,他依靠之前制备的31吨,已经获得了3100万元的巨额收入,但依然阻挡不了他内心深处从小到大对金钱、财富的极度占有欲和渴望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刘招华觉得风头已过,他决定再次出山,继续他的生意。

  2004年,化名为李森清的刘招华来到了广西桂林。为了给自己再次制造寻找良好的掩盖场所,他以投资红豆杉林场的名义承包了大量的荒山野林。然后,在林场里面溶洞的掩护下,继续进行制造的罪恶勾当。

  这期间,有一次刘招华和几个牌友在宾馆打牌,偶尔看到电视的新闻里,正在播放公安部对刘招华的A级通缉令的通告,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安和慌乱,而是不动声色的继续打牌,一直到牌局结束以后才离开。

  又一次嗅到危险信号的刘招华,再次显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极度狂妄和自负。在他逃离桂林之前,居然在溶洞的墙壁上写下“刘招华到此一游”的字样,并且打电话挑衅当地警方:“公安局吗?我是你们要抓的刘招华,我现在某某某山洞,你们来啊”,狂妄嚣张的嘴脸暴露无遗。

  但是,不能永远把运气当本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05年3月,到处东躲西藏的刘招华,在老家福安的民房里休息的时候,被从天而降的警方一举抓获。

  在警察询问他的犯罪动机时,这个从小聪明过人、处处总是显得高人一等的中年男子居然说出了他是“如何如何爱国”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说:“我的毒品从不给中国人消费,只给国外人消费,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我也应该可以用打开他们的大门”;对于为什么最终没有和墨西哥的大毒枭联手开展毒品业务,他的解释更奇葩,他居然声称是因为他有着很强烈的家国情怀,所以说才不愿意和外国人联手;甚至,哪怕警方已经在通缉自己,他依然不愿离弃故土等。他的奇谈怪论一时居然迷惑了不少人。

  法庭上的刘招华依然在用着各种各样的辞令,为自己辩解和开脱,但是,从现实来说,刘招华制备造出的几十吨已经让无数个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甚至不少人民警察在禁毒过程中付出了鲜血与生命的代价,这是他怎样狡辩也掩盖不了的事实。

  最终,2009年9月15日经最高法院核准,刘招华被押赴广州刑场执行死刑。就这样,这位名噪一时、身赋异禀的“毒王”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傲视皇朝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