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记福建沙县宏光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增寿
时间:2023-06-18 03:33 点击次数:129

  在台湾海峡西岸、武夷山南麓、闽江上游,被誉为“金沙阳”的福建沙县,秀丽的沙溪河边,紧挨着的是凤岗镇大洲村———这是片肥沃的土地,就是这片土地,把一个曾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养育成当地引以为豪的企业家。

  立春、雨水,阳光、雨露,春播、秋收……这些,对罗增寿来说太熟悉了———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与黑土地有着太深太深的感情。

  日前,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在福建三明市总工会党组书记武丹的带领下,我们慕名来到了沙县宏光化工有限公司,饶有兴趣的采访了刚刚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公司董事长罗增寿。

  “我是一个种庄稼的汉子,却在不经意间与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20年前的罗增寿真没想到,在之后的历程中他要面临着继续当村党支部书记和去当一个濒临倒闭的村办企业厂长的选择,没想到要背着企业的产品走江苏下广东挨家挨户地去做推销,没想到要到北京清华大学去请教授为企业会诊,没想到会乘飞机跨海峡到台湾去采购工厂设备,没想到会在谈判桌前与境外企业家就合资企业谁控股的事激动得难以自持。

  没想到的事太多了,只有短短的20年。这20年,罗增寿对土地的耕作方式,对土地的理解和挚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办企业是罗增寿人生的一个坎。这个坎让他实现了一个庄稼汉子人生价值质的提升。

  沙县宏光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沙县洋坊民营科技工业园,是从事研制生产电木粉、电玉粉的专业厂家,生产彩色粉、注塑粉、电器粉三大类25个产品。年生产电木粉、电玉粉30000多吨,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其生产的“宏光牌”电木粉(酚醛模塑料)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电木粉这个产品。电木粉,是酚醛模塑料的俗称,是日用品、电器、仪表仪器绝缘结构件等生产厂家必备的生产原料,如高压锅、电磁锅用的手把、电熨斗底座、烤盘、爆米机、电器开关等都是用电木粉压制、注塑而成的。这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对于市场开放进入初始阶段、低投入的家庭作坊和家族企业,特别是进入电器行业开发和组装的企业,需求量都是呈数学级数攀升的。罗增寿盯准和迎合的,正是这批处于旭日东升状态的企业的胃口。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家电、家用日用品、电器等的需求不断发展扩大,而作为原料生产厂家的宏光企业自然也就呈现出供销两旺的大好局面。

  “这个厂是全国同行业中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罗增寿介绍:“外商和外国同行是在因特网上结识我们和我的企业的。现在我们的产品有20%销往境外,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其中也不乏有外商提出要与宏光企业合资合作。”罗增寿办公室对面的小会议室里,醒目地挂着几幅他与外国企业家的合照。

  “我在网上流露了我要把企业做大的强烈愿望,他们都是企业家,看准了中国市场。他们有钱,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罗增寿1953年出生,现在年龄已过五旬,短期内把企业做大成了他急迫的追求。

  “外国人信不过中国企业家,说我们不懂技术、不懂管理、不懂得他们的‘扁平化’,所以,谈到合资或合作,动不动就要他们控股。在洽谈时我说,没有用你们的钱我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果有资金投入,企业买了先进设备,发展会更快一些,但是没有你们,我们的企业照样会发展,只不过花的时间长一点而已。”数次商谈,罗增寿都坚持守住中方控股的底线,“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这片土地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分量”。

  罗增寿对我们说:“如果与外商成功合资,我有信心在几年内使宏光企业成为全国同行业中设备先进、规模数一数二的企业。”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筐里,是罗增寿经营企业的一大要诀。宏光与外商合资的同时,罗增寿的其它企业仍然保持他独资的状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如果宏光化工出现了问题,我的其它企业还不至于一起被拖入泥潭,关键的时候还能‘拉兄弟一把’”。

  “在企业经营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与外国人合资,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市场来发展自己,这是很合算的”,罗增寿显得胸有成竹。

  1984年,这是我国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时期。当时他在沙县风岗镇大洲村当支部书记,参与村里筹办沙县电木粉厂,1985年开始投产,其后连续三年效益都很差。1987年碰上村里要换届,怎么办?是继续当村支书,还是投身这个老大难的企业?当时这家工厂村里投资10多万、银行贷款10多万、群众集资5万多。罗增寿在工作平稳的村支书和前景极具风险的电木粉厂厂长的选择上,挑了后者。

  “进入角色后,大小事情都得一肩扛着,每一个决策,都与经济得利紧密相连,三年的不景气,企业再也不能拖下去了,农民兄弟盼着我能把进入死胡同的企业带入阳光大道”。这一阶段,罗增寿着重从开拓市场下功夫。

  “为打开市场,我把电木粉装入蛇皮袋,牛皮纸一卷就上火车跑推销去了。在福州,住在永安路旁的小旅社。上、下铺,每个铺位一块五角钱,和外贸部门洽谈生意,为了工作方便,他们希望我们能住闽江饭店,一个床位8元钱,可我们住不起。”

  1989年,罗增寿跑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在揭阳市,发现那儿家家户户都在办企业,而且多是电器行业,电木粉很有销路。敏感的他顿时感到机遇来了,决心要在那儿办个联营厂,也就是后来的中外合作广东揭阳市富力化工有限公司。当时不少朋友们劝说,在外办企业风险太大,但罗增寿想,机遇是不等人的,要有一点闯与冒的精神。于是当年就干起来了,结果效益不错,两年时间就把投资的本钱赚了回来。目前揭阳市富力化工的产品电木粉年产量超过了3000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1993年他又在沙县创办了宏光塑料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了宏光化工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了宏盛塑料有限公司……

  罗增寿成了耕耘企业的庄稼汉,“以市场为主导”的理念让他的“庄稼”一茬比一茬收成更好。

  罗增寿创办与联办的主要企业有:福建省沙县宏光化工有限公司、福建省沙县宏光塑料有限公司、福建省沙县宏盛塑料有限公司、福建省沙县五环实业有限公司、福建省三明升光化工有限公司、中外合作广东揭阳富力化工有限公司、香港盛鸿实业有限公司等,其中沙县宏盛塑料有限公司由宏光化工、宏光塑料、香港盛鸿三家组成,中方投资比例占70%。

  在担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办厂厂长的选择上,导致他最后下定决心的是本来就贫困的村和村民们四处举债筹来的几十万元。“当时想得更多的是责任,是对农民弟兄的责任,我的事业始终是与农民弟兄的利益连在一起!”

  大洲村依傍城区,地少人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当年村里办沙县电木粉厂的另一个促成因素是解决劳动力出路的问题。这个厂在罗增寿手上起死回生后,于1994年8月由他人承包,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又再次陷入了困境。村干部找来了,农民兄弟找来了,职工找来了,凤岗镇和县的有关领导也找来了,罗增寿注意到企业管理层素质培养和员工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带出一批懂企业,懂市场、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是我的目标”,罗增寿又接手沙县电木粉厂,代管两年后,企业全面复苏。此期间,罗增寿先后为这个厂提供生产急需资金给予支持,派驻了长期的技术人员把住了产品质量关,提供了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渠道。至今,该厂如果在资金、原料、销售方面有困难时,就径直找罗增寿。“我是沙县电木粉厂的两任老厂长,又是这个厂难产时的接生婆”,罗增寿说,“我是在这个厂走向企业界的,我不能让电木粉厂倒闭,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

  每次回到沙县电木粉厂,罗增寿总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这个厂,让我在责任意识的主导下学到了市场、资金、效益、管理,让我懂得了企业、技术、人才、环保。”

  罗增寿找了环保局同志,对企业有可能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分析,并针对含酚废水处理这一技术难题专程到北京,请教清华大学工业开发研究院领导戴猷元教授。“污染治理项目要填补全国行业技术空白!”罗增寿下了决心,宏光化工公司投资60万元进行环保专项科研攻关,最后采用了络合萃取法整治方案,实现了长期、稳定的达标排放,成了全国首创。

  “我们的一个推测让他这么重视,这太让人感动了”,权威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出来之后,第一家就排除了宏光化工的污染嫌疑,群众有说法了:“如果所有的企业都这么重视环保就好了”。罗增寿对农民的生活很熟悉,用他的话说,像大洲村这样土地基本被征用光的农民比下岗失业工人的生活还更困难,他的目标是能为他们一家解决一个人的工作岗位问题,“如果一个农户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他们一家的生活就有保障了”。据了解,罗增寿的几个企业共有560名职工,其中80%都来自农村,仅大洲村,到他企业就业的农民就有260人。

  职工小何很有感触:“我们两夫妻没有什么地,且文化程度不高,找工作是很困难的,又都是残疾人,一日三餐都没有保障。自从罗董事长收留了我们,现在我们两夫妻一个月可以领到近两千元的工资,房子盖起来了,生活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倍,我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是他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像她这样感激罗增寿的职工比比皆是,很多职工以前没有土地,没有固定收入,拿他们的话说就是“农民没有了土地,就失去了生命线”,但进入宏光企业工作后,他们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最看不下的是受穷的农民,可能的话,我会尽我所能安置他们在我的企业上班,但是他们要努力学习,适应岗位的要求。”罗增寿如实说道,“我是农民的儿子,又是员,不能只考虑自己,何况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尽心尽力地多为人民做事。”

  出身于沙县大洲村的罗增寿,在当年离开沙县电木粉厂独自办厂时,饱含着的是对故乡、对农民难以割舍的亲情,这份情在他心头成了他创业历程中越来越强的旋律。“我还是一个庄稼汉,只不过是种庄稼的品种、方式不同而已”。山涧小溪淙淙的流水声、晨雾中一阵又一阵的吆牛声,常唤起他不泯的情结,这就是土地与农民的血脉之情。

  为了回报故土乡亲,2000年开始,罗增寿为大洲村60岁以上的160位老人每月发放60—100元不等的固定养老金,至今已发放50多万元。去年重阳节,本来要求他亲自参加的几场商务活动,他都让他的儿子应对,自己特地从福州赶回大洲村,为年过花甲的老人们办了10多桌的酒席。“让职工富足起来才有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我经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人,创业艰难、吃了不少苦。过去见到县政府的吉普车从身边疾驰而过,多想上去坐一坐、看一看啊。现在想什么?就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为什么?因为这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做的是自己的事情。去年宏光化工产值达8200万,今年要力争实现一个亿,还要跻身房地产开发,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

  罗增寿十分重视企业的党建和工会工作,1999年成立了党支部,2002年成立了工会委员会,罗增寿均亲自参与策划。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组织和工会活动,调动全体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营造了团结协作、和谐温馨的企业环境。“为什么有人会把公司与工会对立起来呢?我办企业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群人在动脑筋、想办法,多一份力量、多一点智慧这多好!”

  “我就不理解,干嘛要欠工人的工资呢?”说到职工,罗增寿显得有些激动,“共事的人想去做更大的事,我们要支持他,一起创业的人生活富足了这对我也是个安慰,我不能让跟我一起搞企业的人老过穷日子。”近三年来宏光企业每年为职工平均年工资增长了700—900元。企业还为职工办理了养老、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仅这几项,企业一年就投入资金50万元。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福利待遇,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罗董一直以来的心愿。

  企业内,职工的工龄工资每年是6元,高于目前机关干部和国有企业职工的标准。公司除了考虑固定的奖金外,逢年过节,还发慰问金、慰问品,这与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别无二致。谈到医保,“我们按实际开支,企业报销70%,个人出30%”。这个标准比现行的国家医保水准还高。对工人好了,企业员工队伍才稳定,才能拧成一股绳。罗增寿搞企业已经20多年了,当年和他一起搞创业的有20多人,现在在他身边的还有一半多,都成了企业骨干。“要用人,就要诚心待人,一天到晚像防小偷一样防着,没有人会与你同心同德。”罗增寿诚恳说:“对待职工,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和我有亲戚、朋友关系,就对他有特殊照顾。我的企业虽然是家族式企业,但在上班时,我的亲属只是普通工人,不享受任何特权。”

  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特地从厦门化工学校招收一批中专毕业生再送出去培训。同时,企业还加强对在岗职工的培训,此外,宏光企业还对国有企业下岗分流的技术骨干优先聘用。“没有知识和人才企业就没有未来。尊重人才,最主要的是让他们充分发挥才智,施展抱负。作为董事长,我就抓宏观,抓决策,抓落实。其余的事,各司其职,放手让有关人员去做”,罗增寿如是说,“经营企业就要任人唯才、任人为贤。”据我们了解,宏光企业目前引进大中专毕业生30多名,提拔了多名优秀老员工充实到各个重要岗位,其中副总经理3名,还有一批车间主任。

  实践证明,农民办企业必须有优秀的人才支撑和强大的科技后盾,这就要善于借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智力资源。宏光化工公司聘请了境内外专家学者,如北京、上海、江苏和我国台湾省的高级人才作为公司技术顾问。其中有的还是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有的是本行业权威。有了这些智囊团的协助,宏光企业解决了生产技术方面的各种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企业还与清华大学工业开发研究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该院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来公司讲课、调研、搞课题,提供最新科技信息,推荐实用技术项目,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整体实力。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场所的除尘难题,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

  企业要发展,必须不断创新。1998年,罗增寿参加福建省工商联组织的赴台考察团,了解到当今世界生产电木粉最有名气的数德国和我国的台湾省。这次赴台,他引进了一套先进生产设备,设备安装投入生产后,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产量大幅提高,也使他对先进生产力、对知识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罗增寿认识到,尽管宏光化工公司的规模、品种、产量、质量在全国同行业中都已名列前茅,但要在内地牢固地站稳脚跟,并打入国际市场,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于是,他把眼光锁定了国际市场。

  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宏光产品通过了美国UL公司的安全认证,这是很不容易的。“没有这些认证,国外大公司就不要你的产品,而且通过认证,企业也确实提高了档次”。2001年,宏光化工公司以福建省沙县宏光塑料有限公司名义在香港注册了合资企业———香港盛鸿实业有限公司,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现在公司的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均可由香港盛鸿公司办理,从运转情况看前景不错。

  “钱财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农民是最纯朴、最重感情的。罗增寿常说,就他目前拥有的资产,个人,包括儿孙一辈子的衣食住行是不用愁了,但做事情不能只顾考虑自己。他说,我出身农民,对这个群体有水乳交融的情感;我是员,为弱者扶一把送一程是我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这就是农民与土地的情缘。“今天的成就,首先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要尽心尽力多为人民做些事。”

  2000年,罗增寿参加县委开展“先富帮后富,带十村扶百户”活动,主动选择最边远贫困的西洋村作为结对帮扶对象,逢年过节还要亲自送上年货和慰问金,并无偿提供资金,鼓励农户发展种植业脱贫,帮助村民解决饮水难、行路难问题。自入村帮扶以来,共捐助资金达20万元,现在西洋村基本实现了脱贫。

  2004年,罗增寿被评为三明市优秀人才奖,获得3万元现金,那时候刚好快过年了,罗增寿与儿子商议后就由儿子代表他与民政部门的同志一起把这3万元钱分捐给部分特困户。在最后一户特困户家里,罗增寿的儿子看到他们三代同堂挤在不满40平方米的居室里,深受震动。这时根据民政局的安排就只有一千元了,小罗毅然从自己身上又掏出2000元捐给了这家特困户。这样,市里奖了3万元,他帮扶困难者花了3.2万。通过这一次捐赠活动,虽然捐出的金额超出了罗增寿的奖金,但是给他的儿子一次难得的体验,换来了一片真诚。

  罗增寿最上心的是那些家住农村的贫困学子,每年高考发榜完,总有一些学费没着落的新大学生由父母带着来到宏光化工公司和他家的住处候着,希望能得到资助。于是,秋天成了罗增寿心事最沉重的季节。“我出身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现在的孩子们有这个机会我们就应该成全他们,让他们为将来的人生历程有个好的知识储备。”沙县高桥镇池守鑫、沙县化肥厂下岗职工的女儿黄梅芬等20多名学生,考上学校都因贫困而无法入学。罗董得知后主动上门联系,承担起他们的学杂费和部分生活费,让孩子们如愿以偿,跨进大学校门……

  不仅是对来寻求资助者给予援助,单位出面的,诸如“春蕾工程”、“希望工程”、“金秋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罗增寿更是责无旁贷,2001年设立文明学校校长奖励金,奖励省级文明学校校长1名,市级文明学校校长4名,县级文明学校校长18名。2002年为沙县三中新建教学楼一次性捐资10万元。此外,沙县淘金山旅游区建设、县级重点文物单位城隍庙修缮、县老体协老人活动中心建造以及其他各项社会公益事业,都少不了罗增寿热心赞助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罗增寿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的资金在40万元以上,他还曾多次表示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今后将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公益事业,为社会多做贡献。

  罗增寿积极参加县人大、政协和工商联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言献策,并为其它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为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罗增寿出资35万元,组建沙县富民担保公司,为县中小民营企业缓解了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他还经常以自己的公司为其它民营企业提供无偿贷款担保。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傲视皇朝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