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景业智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4-04-25 04:50 点击次数:78

  2023年公司基于长期愿景和新的发展阶段启动了第二个五年发展战略规划(“135”发展战略),致力于成为所处国家战略产业高品质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领跑者。公司坚持为客户创造满意价值,坚持聚焦主赛道,深耕核工业,布局核能全产业链,围绕智能技术实现第二增长曲线,坚持一群靠谱的人准时交付高品质可靠产品,从而打造业务正向飞轮。在管理和运营模式方面,持续落实五个升级,即定位升级、营销升级、组织和管理升级、人才技术升级及资源平台升级。

  公司紧紧围绕“135”发展战略,制定了2023年度经营工作计划。报告期内,在业务方面,核工业领域业务由于各种原因有所滞缓,新业务领域布局有所突破;在研发投入方面,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团队新业务领域的客户服务能力;在管理和运营升级方面,完成阶段性重点工作目标;在业务基础保障能力方面,扩产能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但由于大客户项目规划与项目交付验收减少等原因,造成经营业绩产生较大波动,同时为保障现有及后续项目订单交付,人员成本、研发费用等持续投入,期间费用未缩减,使得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较上年同期产生较大幅度下降。全年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1.47%。

  针对存在业绩大幅下滑等问题,公司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对策研究,通过加大资源整合、深挖核心市场机会、开拓并布局新业务领域等举措,以逐步实现业绩平稳恢复及后续增长;同时,对内加强组织能力建设,提升整体项目交付能力,以更高效地完成后续订单的交付任务。

  公司落实业务战略布局,持续深耕核工业,积极拓展核工业全产业链,核燃料板块业务形成增量,非核领域业务有所突破,新业务布局迈出坚实一步。

  首先,公司立足和深耕核工业后处理板块等业务优势,高效开拓了核燃料循环领域大客户和业务,依托西南办事处建立相对完善的交付和客户服务体系,获得了客户认可,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业务奠定了优势基础;在核技术应用领域面向国内医用同位素领域的发展机遇期,公司组建专业团队,提供医用同位素制备,包括从新型高精度耐辐照机器人、特色装备到定制产线的各类产品和服务,全年订单小幅增量;同时,公司在核电板块积极布局了新产品业务,新增中广核供应商资质,相关产品研发和合作订单项目有序推进。

  其次,面向国防军工领域的智能化升级需求,公司通过收购天津迦自实现军用特种机器人AGV业务拓展,并协同行业合作伙伴,策略性布局多个典型应用场景,所研制的特种机器人行业首创技术领先,并已完成部分场景的批量出货和部分场景的科研验证。

  最后,在新能源领域方向,公司也充分调研跟踪行业发展趋势,规划和布局了新能源前沿发展方向相关产业链方面的产品和业务。

  公司坚持“创新,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可靠智能整体解决方案”的使命,面向国家战略行业,以客户需求为牵引,积极布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拓展技术范畴,提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在技术和研发方向上,持续创新并加大投入,既基于现有客户和项目不断优化升级工艺理解和技术方案,提升国产化率,积累核心技术及知识库建设,又面向新领域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主动布局技术研发和积累,形成多项领先的专业场景解决方案,也将数字化和算法进一步嵌入到了整体技术方案中,实现了从装备到解决方案的重要升级。同时,在新产品研制方面,已定型几款新型号的产品,为新业务孵化奠定基础。

  在业务发展提升过程中,需要有不断积累进化的组织能力来适应与支撑公司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公司成立了由高层牵头的领导工作小组,全面开展落实公司五个升级工作,并加强实施了技术研发、项目控制、客户服务、增效降本等专项提升工作。

  围绕技术体系规划目标细化和调整了研究院和研发中心的组织架构,使研发目标更聚焦、研发过程更高效可控,让专业技术人员能专注于自身最擅长领域。同时,在核心关键技术能力方面进一步储备典型解决方案、常用模块、通用技术等,并且对各技术方向的专业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进行了优化。

  所处行业的不断成熟和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对公司项目交付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公司基于项目交付体系升级要求新建项目管理中心,以“质量就是生命线”、“节点就是军令状”为原则,协调优势资源加强项目各环节评审、计划制定和落实执行,实现项目全流程高效管控,提升项目按节点高质量交付能力,为新阶段更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和更高的交付要求打好基础。

  进一步落实营销升级,坚持“依托片区、前后呼应、滚动培养、建立机制”的原则落实五大片区办事处建设,打造贴身式服务客户的营销模式,建设从售前到交付的全方位面向客户的服务组织,在此基础上针对重点新领域的客户和业务拓展成立专项小组,由公司高层牵头,高效协调公司各方资源服务客户,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科学有效支撑。

  为提升公司经营质量,组织开展增效降本专项工作。增效,主要围绕内部运营管理、业务技术协同、流程优化建设、沟通协调机制及人效分析等方面制定提升方案措施,并落实至各责任部门。降本,在现有项目管理流程基础上,梳理出各环节成本管控重点,从售前服务、投标报价、方案评审、项目统筹、期间费用预算核定以及在建工程预算优化等方面展开。

  基于公司业务战略布局和长远发展规划,为满足后续新业务发展和产能需要,公司在杭州滨江募投扩产能项目和杭州富阳滨富合作区扩产能项目基础上,新增浙江海盐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目前,滨江科技园、滨富合作区产业园顺利完成结顶工程,并已启动整体设计装修工作。海盐产业园建设作为2023年新增募投项目,通过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后顺利发行;在完成整体设计后已迅速启动开工建设,目前按计划实施中,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特种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工业、国防军工、医药大健康、新能源等领域。公司主要产品构成如所示:

  特种机器人主要是应用于高放射性腐蚀性核工业、危险作业军工等特定场合的机器人产品,包括耐辐照关节式机器人、耐辐照坐标式机器人、分析用取样机器人、防爆AGV等。耐辐照关节式机器人是多关节联动式,具有耐辐照、耐腐蚀、远程遥操作、力反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核工业热室、手套箱等环境下的各种工艺操作、设备检维修、事故应急处置等。目前已形成DS电随动机器人、DM密封型电随动机器人、SS伸缩式电随动机器人、HR液压机器人等系列产品。耐辐照坐标式机器人是基于直角坐标形式,采用耐辐照设计、集成智能控制的机器人产品,具有运动范围大、传动精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核工业热室、手套箱等环境下的放射性物料自动化操作。分析用取样机器人是基于SCARA机器人技术原理,实现放射性物料自动取样的机器人产品,具有数字化控制、取样精度高的特点,主要用于乏燃料后处理、三废处理过程中的料液自动取样与发送。防爆AGV是应用于危险作业环境的移动式机器人产品,具有耐辐照、耐腐蚀、防爆、高精度、重载等特性。

  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机器人型谱基础上,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持续迭代与新产品研发。针对DS、DM系列机器人,从关节齿轮互换性、运行可靠性方面进行了技术升级;针对SS系列机器人,面向核素、核药生产场景,新研发了SL30轻负载型号;针对HR系列机器人,面向退役场景,从负载、工作半径方面进行了技术升级;针对ER系列机器人,从耐辐照关节电机快换、精度可靠性方面进行了技术升级。并对机器人涉及的共性技术,如主从操作、力反馈、机器人控制器等,进行了技术研发与迭代。

  防爆AGV方面,公司进一步升级了远距离安全红外通信方案,设计开发了ExIIBT4、ExIIBT5级防爆整机并通过了防爆认证。具有防爆、高精度、重载、大行程举升等特性的AGV产品,已在核工业、军工等特殊场景推广应用。

  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是适用于核工业环境的智能化工艺装备系统或定制产品,主要包括放射性物料转运系统、箱室智能装备、核化工智能化系统、数字化系统等。

  放射性物料转运系统是具有智能控制、辐射防护功能,可长距离、重载、高精度定位的自动转运智能装备产品,主要用于箱室内外、运输通道等环境下的放射性物料安全可靠转运。箱室智能装备是安装于热室、手套箱等辐射环境的智能装备系统,具有智能控制、自动化运行、耐辐照、便于检维修等特点,可用于核燃料循环处理的各环节。核化工智能化系统是具有智能控制功能的过程自动化设备系统,主要包括溶解、萃取、过滤、离子交换、高温反应炉等核化工工艺设备,可用于乏燃料后处理、三废处理等化工过程。数字化系统是根据客户需要,基于智能控制、数字孪生、模拟仿真、数据采集等技术的软件产品,与核工业智能装备有机集成,提高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和效率,降低操作工人的辐照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为转化纯化、燃料元件制造、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核燃料循环各环节提供定制化智能装备系统和整体智能解决方案的同时,根据核技术应用领域业务开拓需要,重点研发用于医用同位素制备的箱室智能装备和核化工智能化系统。此类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是基于放射性屏蔽箱的一体化、模块化、定制化产品,包括靶件转运、拆解、溶解系统,同位素分离、纯化装置以及放射性药物配液、分装系统等。

  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为适用于非核工业环境的智能生产线、智能单机设备和智能保障系统,可根据各行业客户需求,提供智能化生产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专用的定制智能装备,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国防军工、医药大健康、新能源等。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发展战略规划和国防军工领域需求,重点研发智能保障系统,主要用于物资的生产、转运、存储、后勤保障等。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专注于特种机器人、智能装备系统的研制和开发,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核心技术、自身发展阶段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情况、上下游发展状况等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未来短期内亦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经营模式保持不变。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上述关键因素的变动情况,并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公司的销售模式可分为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直接销售为公司与产品的最终用户或其关联方签订合同并供货;间接销售为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总包方、集成商等直接客户,其再将公司产品与其他部件、模块集成或组装后销售给最终用户或其关联方。

  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主要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方式,一般不进行生产备货,而是根据客户订单安排原材料采购。

  公司实行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把通过公司认证的供应商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体系管理部等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评估,采用动态和分级管理,将考核结果用于日常供应商管理环节。采购部负责货源决策及获取竞争性价格,在确定供应商时考虑其制造能力、交货期限、价格等因素。所有的采购环节均按《采购控制程序》要求并得到相应审批后方可进行。

  公司主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一般在获取订单并完成产品技术设计后,组织生产。每个订单生产采用项目制管理方式。公司的产品主要为非标定制化的产品,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自制加工、外购定制、装配调试等环节,分别由研究院和技术研发中心及下属各研发室、交付中心及下属各部门负责完成,并由项目管理中心负责生产计划及进度管理。

  公司产品以自主研发为主,具体由技术研发中心和研究院负责开展核心产品、项目和核心技术研发工作。各项核心技术是根据行业需求和项目开发需要,通过自主研发而逐步形成的,并经过客户实际应用与验证,不断优化和完善。研发工作的具体实施由技术研发中心和研究院组织成立研发项目组,立项开展研发工作。研发项目组针对技术需求,按照技术研发流程,开展研发方案设计、试验验证、详细设计、样机试制、测试优化和试制定型等工作。

  核能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核工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期。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共有26台,核电工程完成投资949亿元,同比增长20.8%。202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核准10台核电机组建设,与上年持平。

  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稳步推进,核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日益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核能产业体系。我国核工业在自主研发和创新方面持续进步,掌握了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并得到推广应用和进一步发展;正在积极研发和布局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包括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增殖堆等先进核能系统,其中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另一方面,我国核工业已构建起涵盖铀资源勘探开采、核燃料循环、核电装备制造、核电站设计与建设、运营服务以及乏燃料处理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并不断提高国产化率。

  核技术应用方面,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首先,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从2015年的3000亿元增长到2022年底已接近7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可达万亿市场规模。其次,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核技术应用不仅涉及能源、医疗、工业等传统领域,还逐渐向农业、环保、安全等新兴领域延伸。特别是在医疗领域,核医疗技术的应用已经贯穿卫生工作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全部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再次,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在核技术应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阶段。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强劲驱动,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53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700亿元;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达到2.68万亿元,2023年已达到3.2万亿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我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正面临着从传统的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挑战。

  军工行业方面,据公开报道,2024年我国国防预算继续增长7.2%,增幅与去年持平,国防支出预算达1.6万亿元。国防预算快速增长趋势,推动军工行业发展进入快速扩张阶段,总体表现出订单充足、需求旺盛、长期向上的特点。军工行业的一大批高精尖技术从对国外军事强国的“追赶模式”发展到“同台竞技”的阶段。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向体系效能型转变,自主供给能力和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核工业作为高端科技行业,不仅需要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还需要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制度,而且受到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约束,其技术门槛非常高。核工业由于其放射性、腐蚀性等特殊应用环境特点,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需满足耐辐照、高安全可靠性、遥操作检维修、异常工况下手动操作、无传感智能化功能等技术要求。核工业涉及到放射性物质,安全问题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相关装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都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核工业装备通常由多个系统和部件组成,这些系统和部件需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整体的功能,因此需要具备高度的系统集成能力。

  军工行业基于其特殊性、复杂性和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要求,技术门槛也非常高。首先,军工产品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利益,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不能依赖国外引进。其次,军工行业涵盖了多个技术领域,如航空、航天、电子、兵器等,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技术要求,军工装备往往由多个系统组成,这些系统需要高效、稳定地协同工作,因此同样需要具备高度的系统集成能力。再次,军工产品质量关乎军队战斗力和士兵生命安全,必须建立并实施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如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公司经过多年高投入的技术研发与积累,组建了一支涵盖核工程、机械、化工、控制、数字化、智能算法等多学科的专业人才团队,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严格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能力,掌握了特种机器人、智能制造、数字化等核心技术,并形成了自有特色产品,可保障交付满足客户需求和行业特点的高品质可靠产品。

  公司产品保持了技术含量较高、质量稳定、性能优异的优势,产品及服务持续得到客户的认可和肯定,在业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持续提升。目前公司特种机器人智能装备产品已推广应用至核工业全产业链,并已开拓了核技术应用、军工等行业领域。

  公司始终注重研发,不断推进产品技术迭代,保持竞争优势。在特种机器人方面,进一步丰富了核工业机器人产品线,并新增了防爆AGV产品,拓展了应用领域;在智能装备方面,持续加大数字化、智能化研发力度,并针对军工行业需求,初步研发了智能保障系统技术及产品,具备了为核工业、军工等战略产业提供整体智能解决方案的能力。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工业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的发展情况十分活跃,同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未来趋势。

  新技术方面,我国不仅掌握了三代核电技术,并且正逐步研发和推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堆等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同时在核材料技术创新领域有大量资金投入,致力于燃料元器件创新,包括先进核燃料元件设计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新一代反应堆关键技术攻关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核能产业的发展,提升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新产业方面,随着核电产业链的完善和多元化发展,围绕核能发电、核燃料循环服务、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新产业不断涌现,形成从上游铀资源开发到下游核废料处理完整的产业链条。除了传统的核电发电领域,核工业还在积极拓展其在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核技术应用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融入经济、安全、民生等领域,市场布局持续完善。

  新业态方面,核工业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新业态,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打造智慧核能,比如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推动核工业向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核工业正在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加强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如综合能源服务、核能供热、海水淡化等多元应用场景开拓,一批核能多用途示范工程逐渐落地。

  新模式方面,核工业正在探索更加灵活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通过推动核工业装备的国产化,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推动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科技”的发展模式被大力倡导,旨在抢占核工业价值链中高端,推动核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这包括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

  我国未来将持续加大在核工业领域的自主研发投入,特别是在核反应堆设计、关键设备制造、核燃料循环利用等方面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核能将向着多元化利用方向快速发展,随着非电力应用的增多,如核医疗、核能制氢、核能供暖等新型利用方式将得到进一步探索和商业化应用。核工业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核能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并研究更为安全高效的乏燃料后处理技术。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业态重构。

  新技术方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正在不断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机器人智能水平不断提升,集成AI技术如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使机器人能够自主学习、决策和优化工作流程,实现更高层次的人机交互与协作。此外,机器视觉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非结构化环境,实现与人类的紧密协作。云边协同使得数据处理更高效,机器人可以通过云端获取更丰富的数据支持,实时更新算法模型,实现远程监控与维护。

  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面向极端环境作业、应急救援、深海探测等场景的特种机器人种类日益丰富,市场潜力巨大。

  新业态方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智能制造、智能工厂等新模式的发展。例如,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机器人远程监控和维护,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机器人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而优化机器人的性能和效率。针对不同行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解决方案,打破单一产品销售模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断涌现。

  新模式方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正在尝试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例如,通过租赁、共享等方式降低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成本,通过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行业的特定需求。行业正在建立涵盖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终端用户的完整生态系统,共同推动行业标准化和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能够执行更加复杂和精细的任务。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力量。同时,更加紧密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及基于情感计算和伦理框架设计的社交机器人,将深刻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

  军工行业作为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并且展现出了未来强劲的发展趋势。

  军工行业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军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智能化水平,还推动了军事指挥、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新产业的崛起为军工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民用技术被引入到军工领域,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例如,无人机、商业航天、智能安防等新兴产业在军工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推动了军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军工企业还加强了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军工企业还积极探索智能化生产、柔性制造等新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军工行业将实现更加深入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军事需求的升级,军工行业对于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和关键技术的国产化替代需求愈发迫切。尤其是半导体、电子元器件、高端制造装备、特殊材料等领域,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业化力度,减少对外依赖,确保供应链安全。

  公司以上述核心技术为基础,打造智能技术链,擅长于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开发底层智能生产线、中层生产监控系统和上层数字化系统等,提供集软硬件一体的可靠智能整体解决方案。

  在生产自动化层面,公司可提供根据客户工艺流程深度定制的自动化产线,根据应用场景定制开发的特种机器人、单机智能装备,根据生产物料存储和物流要求集成开发的智能立库、AGV等,建立工厂智能生产基础。

  在现场监控层面,公司可提供根据生产特点进行工业网络布局、兼容各类数据接口的数据采集监测系统,根据生产工艺流程需要集成的过程控制系统,根据生产人员监控要求集成的安防监控系统(含视频监控、自动巡检、门禁、操作登记等),打通决策管理与自动化生产之间的高效数据互联。

  在企业决策层面,公司可提供根据产品与订单需求进行智能排产的制造执行系统,对全厂生产线、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数字化监控系统,根据生产线虚拟建模并通过数据双向驱动实现虚实互控的数字孪生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算法和边缘计算技术实现设备智能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的故障诊断系统,可与企业顶层ERP、PLM等系统对接,实现生产智能决策管理。

  公司基于新阶段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持续研发投入,紧跟行业及客户的新需求,在特种机器人、智能装备和数字化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拥有知识产权274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实用新型专利121项,软件著作权64项。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投入,深入开展特种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及非核智能装备系统等核心技术及产品研发。依托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浙江大学-景业智能核工业先进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高新研发平台,形成以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天津、常州等子公司研发团队-高校联合研发中心等多部门有效分工高效协同的研发组织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主持的“核退役遥操作长程多功能作业机器人”项目获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重点任务立项,承担了省级首台(套)产品、“尖兵”攻关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公司技术研发进展。

  公司面向核工业和军工等国家战略行业发展趋势和重大客户需求,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夯实和拓展耐辐照、耐腐蚀、防爆、防水、耐高温、无传感遥操作、快换易检维护、高安全可靠设计等技术优势,并融合智能算法、数字孪生、数字化系统、核化工等技术能力,持续保持公司所在战略行业的核心技术先进性和领先优势。

  公司深耕核工业,布局核技术全产业链,并将领先技术拓展到军工等国家战略行业,为其提供智能整体解决方案。为此公司以“一群靠谱的人交付高品质可靠产品”为核心价值观,持续技术攻关,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了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高品质可靠产品,并结合行业特点提供整体智能解决方案,实现特色产品和特色解决方案的优势支撑。公司严格按照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关行业特定要求,对产品设计、制造过程进行全过程质量管控,产品满足行业及客户的高标准要求。如电随动机械手、分析用取样机器人等国内首台(套)产品获得相关客户的应用好评并产生规模化经济效益,通过不断研发迭代更新,目前已逐步实现耐辐照关节式机器人和坐标式机器人的型谱化、系列化,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场景,实现核工业全产业链覆盖。如防爆全向重载AGV、高辐射环境下转运通道装备等特色产品也应用在重点专项和重点场景中,解决了客户痛点,具有明显优势。

  公司面向业务战略布局和行业发展趋势需求,依托研究院、联合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高新平台,进一步优化研发团队结构,提升研发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技术研发人员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0%,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4人、高级工程师10人。公司已形成了一支集机器人结构设计、控制器及系统开发、PHM智能算法开发、数字化软件开发、核科学技术等面向国家战略行业创新需求的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高层次研发团队。

  除研发团队外,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现已构建了具有行业背景、熟悉行业特点、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售前、营销、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及交付等团队,保证了对客户的高效响应和项目的顺利交付。

  公司持续深化与核工业设计院、研究所、高校等单位合作,深度参与预研类项目,奠定产品工程化和项目复制基础,保持行业先入优势。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核技术应用、军工领域,特色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优势解决了客户长期痛点难点,取得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为公司在新的领域打造先入优势做好储备。

  公司始终坚持“持续为客户创造满意价值”作为品牌理念,以产品质量可靠、交付及时、设计创新赢得客户的认可和赞赏。报告期内,公司在保持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资质的同时,获得了中广核集团合格供应商资质,获得杭州市滨江区政府质量奖,获评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保持了领先的行业品牌和口碑。

  公司具备高校团队技术创业、央企国资占股、投身国家战略行业重大项目、科创板上市平台等综合属性,拥有与高校研究院所、央企国企大客户、政府、创新团队等多方合作协同优势,通过链接整合和创新,公司能发挥各方优势创造更大价值。

  报告期内,“浙江大学-景业智能核工业先进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正常运作,利用平台优势,在原有核工业技术研发基础上,协同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单位布局核技术应用、类人智能作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研发。公司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相关研究所等多个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有效推进军用特种智能装备研发及业务开拓。

  报告期内,西北分公司、西南办事处、华北办事处、华南办事处等分支机构进一步完善架构建设,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并得到客户的认可。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44.8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1.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3.61%。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受大客户项目整体规划及验收节点影响较大,项目交付验收减少,同时为保障现有及后续项目订单交付,人员成本、研发费用等持续投入,期间费用未缩减,造成年度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幅度下滑。

  特种行业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技术研发,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较丰富的行业和项目经验,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学习与创造能力。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成本较高。伴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行业内企业对优秀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公司存在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将对公司产品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业绩。

  为客户提供智能整体解决方案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但解决方案定制化程度较高,可能面临客户需求变化快、定制化成本高、难以复制推广等问题。一旦客户需求发生变化或转向其他供应商,公司可能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导致竞争力下降。

  公司主营业务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了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公司需要持续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以确保自身的技术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为4,058.59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89%。如果公司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失败,或者研发成果未能受到市场认可,或者相关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未能实现产业化,将会导致公司大量的研发投入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

  近年来,我国核工业、军工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装备供应商进入行业,公司面临着竞争对手数量增多、竞争手段多元化的竞争新格局,如果公司不能持续保持技术优势、研发优势、提高竞争力,将面临市场地位下降、盈利能力减弱、市场份额减少等潜在风险。

  公司主业聚焦于核工业领域,主要客户为中核集团下属单位及航天科技(000901)集团下属单位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的收入占比约为80.53%,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如果未来公司无法持续获得中核集团的合格供应商认证并持续获得订单,或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被其他供应商替代,或如果未来客户的经营、采购战略发生较大变化,或由于公司产品质量等自身原因流失主要客户,或目前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和资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导致公司无法在主要客户的供应商体系中持续保持优势,无法继续维持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工业领域,客户对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具有定制化、小批量的特点,客户提出订单需求及公司取得订单的时间,受到核工业客户年度预算、具体采购实施时间、相关建设项目进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一定波动性和不连续性。同时,公司部分合同金额较大,而大金额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牵涉环节较多,项目完工并最终验收的时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部分项目可能会受到客户场地、其他配套设施等条件影响,而不能在年底前完成安装调试及验收,从而影响公司当年的经营业绩。

  由于公司客户主要集中于核工业领域,受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资金预算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每年公司产品交付及安装调试验收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四季度。同时,公司的员工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各项费用在相应年度内相对均匀发生。因此,公司业绩的季节性波动可能会导致公司上半年度或前三季度盈利水平较低,甚至出现季节性亏损的情形,公司存在业绩季度性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向中核集团下属单位的销售金额合计为19,553.0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6.55%。若未来相关关联方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持续加大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可能导致关联交易金额及占比提升,如出现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情况,则可能对公司经营独立性构成不利影响。

  随着公司销售回款和营业收入的减少,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略有减少,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2,464.4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7.94%,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当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2.23%。公司客户主要为中核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大型中央企业的下属单位,由于公司产品的定制化特点,公司一般与客户约定以分阶段付款的形式进行结算,最后留存10%左右的尾款作为质保金,未约定信用期。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体结构变化,如果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或无法回收的情况,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现金流、资金周转等正常的生产经营运转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47.84%,维持在较高水平。公司主营产品为特种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等,相关产品为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并生产的定制化设备,由于核工业智能装备行业未来可能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且公司正处于业务快速发展的阶段,为了开拓新客户或新业务,公司可能会在设备的合同定价等方面作出适当的价格让利,造成该部分项目毛利率偏低;另外,如果公司未来进一步向新能源行业、医药大健康等下游领域拓展,这些领域从业者相对较多,竞争状况更为激烈,则公司可能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由于上述因素,公司将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公司目前主要业务集中于核工业领域,核心产品为特种机器人和核工业智能装备等。核工业涉及国家能源开发利用、高科技发展、军事现代化以及国家竞争力等多个方面,核工业的发展依托于政策布局、政府由上至下推动以及政企合作等共同合力。就目前国家能源发展规划来说,核能将是国家长期持续投资建设的产业,从而带动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的发展。但是,仍旧存在未来核工业领域的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核工业领域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大幅降低,或者下游装备市场投资规模出现停滞或萎缩的可能性,将对公司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的成长性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公司业务集中于核工业和军工行业,行业投资主要依赖于国家投入,受到国际形势、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当国家投入产生波动时,行业对公司产品的需求也会相应波动,进而影响公司发展。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544.24万元,同比下降44.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8.68万元,同比下降71.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25.77万元,同比下降83.61%。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行业格局和趋势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在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对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将更加旺盛。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特种机器人在替代人类进行高风险、高强度工作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如核工业、医疗、救援、军事等领域,特种机器人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在政策层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一直是国家大力支持的行业。如《“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等,明确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保障。

  2、多元化、专业化及定制化发展日益显著。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机器人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增加,如公司所属核工业机器人、防爆AGV特种机器人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行业内相关企业在特定领域深度挖掘,瞄准细分市场,以技术创新和差异化产品打破市场壁垒,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形成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正由标准化产品向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转变,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特殊需求。为适应需求的快速变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正趋向于柔性化和可重构化,以便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3、产业链协同效应明显。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中游的制造加工以及下游的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行业进步。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整合,各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日益频繁,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大数据等,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产业链条。各类企业通过开放合作、资源共享,构建起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

  4、技术革新引领产业升级。集成设计技术、运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感知技术、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朝着更高级别的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在更多复杂场景下的高效应用。尤其是基于深度学习、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的深度融合,特种机器人正逐渐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化,从简单的任务执行迈向复杂的决策分析和自主操作。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具备自主导航、自主决策功能的特种机器人进入实用阶段。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难题、市场竞争加剧、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然而,这些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机遇。通过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公司将抓住细分领域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新阶段的发展定位为:致力于高可靠高品质智能制造技术在国家战略产业的应用,为国家强大和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智能整体解决方案。其中战略产业主要聚焦核工业、军工和新能源等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在不断探索更高效的管理机制、多态的业务模式以创造更大的客户服务价值,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公司坚定贯彻执行“135”发展战略。公司以“成为国家战略产业智能解决方案领跑者”作为核心战略目标。公司坚持为客户创造满意价值;坚持聚焦主赛道,深耕核工业,布局核能全产业链,围绕智能技术实现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坚持“一群靠谱的人交付高品质可靠产品”核心价值观,形成由为人、质量、交期、服务等构成的品牌口碑。持续落实五个升级,即定位升级、营销升级、组织和管理升级、人才技术升级及资源平台升级,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所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头部企业。

  2024年公司发展主题为“变革、贡献、成长”,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发展压力,在2023年各项升级工作的基础上,公司将进一步深化变革,全面围绕为客户创造满意价值,人人都要做贡献者,打造持续成长的组织。要对公司发展战略和年度目标的实现路径和战略控制点进行有效分析梳理和管控,尤其在业务开拓过程中,需要科学布局和系统性策划,持续加强和发挥公司以行业品牌、客户口碑、典型案例、特色技术和产品、综合服务能力、上市平台等维度所打造的竞争优势,结合竞争优势落实业务拓展的目标分解和策划,并以目标和价值链为牵引,加强流程建设和组织能力建设,确保组织和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

  围绕核心经营目标,2024年公司将从业务布局开拓、能力持续成长、平台与品牌建设、基础建设保障等四个方面开展全年的经营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围绕公司战略做好业务布局,在核工业后处理、燃料板块、核技术应用领域继续稳步推进、夯实优势地位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核电业务,并积极参与先进堆、核聚变等新型领域;不断整合资源,大力开拓军工业务,保障军工业务形成增量并建立行业品牌;同时,围绕智能制造技术链,在新能源等民品业务领域通过内部孵化、外部资源整合等方式实施多元化布局,为实现“核+军+民”梯队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行业和客户特点,完善业务开拓的体系建设。坚持打造依托片区前后呼应的市场营销中心组织能力,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牵引,持续优化技术与业务高效协同机制。以战略行业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各方向业务开拓的底层支撑,既提炼共性模式,又要结合各行业特点和业务开展阶段灵活调整匹配。通过梳理LTC(从线索到回款)流程,完善从业务开拓到项目交付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以市场营销-技术解决方案-交付相互支撑的铁三角协同模式,在线索和商机储备、商机转化效率、中标率、成本控制、验收和回款、客户满意度等重要战略控制点上的管控能力和结果实现进一步提升,科学高效保障年度业务目标达成。

  坚持为客户创造满意价值,其核心在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公司以成为高品质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领跑者为目标,需持续提升满足客户需求行业领先的关键技术能力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总体把控能力。始终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不断研发积累关键技术、打磨和沉淀典型解决方案、常用模块及通用技术/产品。根据各业务方向特点,总结形成专业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另外,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拓展优秀技术和人才合作和引进渠道。

  系统化建设公司流程体系和持续优化公司组织架构,打造适应业务特点和流程需求的矩阵式组织模式,重点围绕售前管理、项目交付管理两个核心环节,依托铁三角协同模型建立横向管理机制,提升订单获取和交付验收效率。在部门建设方面本年度将依托滨富合作区产业园搬迁专项建设协同供应链中心,打通采购、加工、装配、调试、运输等后端支撑环节,实现资源更高效地统筹和交付支撑。

  在团队管理方面,将公司目标落实为各环节各岗位工作指标,以价值贡献者为先,打造结构合理且能通过实践和学习不断成长的高绩效人才队伍,尤其加强对管理团队和关键岗位员工的培养和管理,实行“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薪酬绩效与考核机制,激发团队潜能,持续提升核心团队的胜任力。

  公司将进一步深化践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完善工作管理体系,持续更新工作方法论,并实现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管理机制的提升和创新。

  做好上市公司证券事务管理工作,严格遵守上市公司监管要求,围绕资本运作合规性建设、股权激励、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三会规范运作及舆情管理等内容开展各项工作;以准确高效传递公司价值和理念为导向,通过丰富投资者管理方式,灵活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实现公司内在价值升级,构建资本市场品牌。

  抓好内部规范运营与体系运行,加强内审工作,对内审提出的重点整改事项落实闭环,做好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建立预防机制并落实措施。

  守住公司保密、质量、安全三条生命线,在原管理模式基础上,结合各部门业务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做好保密、质量及安全的落实。

  按计划完成滨江科技园、富阳产业园顺利验收和入驻,及推进海盐产业园的建设。建立后勤保障团队和管理机制,保障园区有效运营。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航天科技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富阳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景业智能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傲视皇朝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