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中国稀土技术有多牛?继美国后又有一国盯上我们该为其破例么?
时间:2024-04-01 00:12 点击次数:124

  作为一种关乎国家战略地位的战略资源,稀土在电子、新能源、军工、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中都极为重要。

  而中国不仅拥有全球约23%-37%的探明稀土储量,其中珍贵的重稀土储量更是占据了98%以上的份额。

  可以说,中国正紧紧把控着全球稀土产业的命脉,而美国对我国的稀土提纯技术也是虎视眈眈,甚至多次厚脸皮的让我国分享这些技术。

  如今继美国之后,又一个国家盯上了我国这项技术,甚至还想让我国为其破个例。

  对于这个国家的要求我们该答应么?我国稀土提纯技术究竟有多牛,为何这么多国家都心心念念?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即便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稀土产业却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当时我国虽然稀土储量巨大,但要想真正掌握稀土资源的主动权,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先进的稀土分离提纯技术。

  但这项关键技术,在上世纪的时候都是被西方国家给垄断,其中美国、日本、法国等国更是仗着这个优势长期控制着全球稀土产业的定价权。

  即便后来中国崛起为全球最大稀土资源国,但由于缺乏先进提取工艺,仍被迫以低价出售原材料,再从国外高价购回加工产品。

  但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西方对我国的围堵可谓是严丝合缝,想从他们那获取核心技术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想借着这种垄断优势大肆从我国挣钱,所以他们更不可能会把这项技术分享给我国了。

  但当时的中国仅有几家稀土提炼企业,他们采用的都是陈旧落后的离子交换分离法,产品纯度只有30%左右,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的要求。

  直到1972年,徐光宪院士接手了这一艰巨的离镨钕分离任务后,中国稀土产业的局面才开始发生逆转。

  借鉴核燃料萃取分离的经验,徐光宪院士几经周折,终于创造性地提出了回流串级萃取工艺理论和方法。

  凭借这一突破性技术,使稀土分离纯度一举提高到了99.99%的世界纪录水平。

  更重要的是,徐光宪将这项复杂工艺大幅简化,将原本需耗时百余天的试验流程缩短至不到一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经过徐光宪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领域终于跻身世界前列,扭转了长期被动的局面。

  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一度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但我们自己在定价权方面却发言权不足。

  西方一些大型采购商利用这段期间的低谷时期,疯狂压价,导致中国廉价丢失大量稀土资源。

  为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当时已85岁高龄的徐光宪再次挺身而出,于2005-2009年间多次上书国务院,呼吁保护稀土资源,限制生产和出口总量。

  中央政府终于重视起稀土对国家发展的深层战略意义,2009年,我国开始有效控制稀土出口量。

  同时斥资10亿美元外汇储备,斩钉截铁地建立了国家稀土储备体系,以期控制全球市场供给和影响定价权。

  这一严厉管控措施,可以说是资源领域的晴天霹雳,使得原本需要大量进口稀土资源的国家陷入恐慌。

  稀土产品价格飙升几倍甚至几十倍,需求量骤然下降,迫使下游行业加快减少稀土使用比例。

  正是依赖这一串有力的手段,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大增,不再是昔日任人宰割的对象。

  此外,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龙头企业持续投入下,中国在稀土分离冶炼领域已突破多个关键性技术瓶颈,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

  截至2018年,我国在该领域的专利总量已超过2.3万件,领先于美国的1.2万件,自2011年起,中国每年新增专利数均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仔细分析这些专利,不难发现中国企业和科研院所不仅掌握了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常规工艺。

  还涉足了离子萃取、共沉淀、液膜萃取等前沿分离技术领域。涵盖了稀土冶金从始至终的全过程。

  以专利数量和含金量来看,中国公司的技术储备已日趋雄厚,可借助法律手段牢牢掌控行业命脉。

  无论是矿山开采、冶炼分离,还是制造稀土材料和器件,中国企业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下游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部件,也不约而同地转向依赖中国稀土。

  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中国已形成了一条龙的稀土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环环相扣,协同发展。

  上游矿山企业负责开采稀土原矿,中游冶炼企业将原矿提纯加工成不同品种的稀土氧化物,下游材料企业则将氧化物深加工为稀土永磁体、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等终端产品。

  同时为确保上下游有序衔接,政府出台稀土专项规划,要求建立原料-产品及投资统筹、品种互补的运作机制,有效控制生产过剩、恶性竞争等乱象。

  虽然长期主导全球稀土产业链,但同时也让中国承受着外国对其稀土技术的觊觎和压力。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其现代化武器装备对稀土元素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

  据估算,一架F-35战斗机就需400公斤稀土;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需5.2吨;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是高达9.2吨。

  而正是凭借对稀土资源和加工技术的全面掌控,中国牢牢拿捏住了制约美国军力发展的这一关键资源。

  不但令几家全球稀土龙头企业相继破产,更让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在稀土供给方面完全失去了主导权,只能完全依赖中国进口。

  马来西亚有蕴藏着全部17种稀土元素的超大型稀土矿藏,储量高达1.6亿吨,估值高达1.2万亿人民币。

  然而,即便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马来西亚在稀土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技术储备仍然非常薄弱,无法充分利用本土矿产。

  马来西亚政府迫切希望与中国在稀土产业链方面开展深度的技术合作,向中方引进分离提纯技术。

  尽管马来西亚明知中国政府在2019年就已经颁布严格的稀土技术出口禁令,但仍热切期盼中方能够破例。

  从国家战略高度来看,防止核心技术外流带来的潜在风险是首要考虑因素。必须坚决执行针对分离冶炼技术的出口禁令。

  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马来西亚,无论其用何种利诱,中国都不能心存幻想轻易让步。

  通过管控资源渠道来影响定价权和话语权,避免重蹈上世纪被日美长期压价的覆辙。

  对于马来西亚这样虽有合作需求但暗藏其他居心的国家,中国就更要慎重把控合作节奏和深度,切不可被其架空和蚕食。

  再者,中国更应在提升自身科研实力上予以大力支持,从根本上巩固在稀土分离冶炼领域的技术优势。

  除了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还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差距,防止贻误战机。

  只有通过精准的战略布局和精细化管理,中国才能够在未来的大国博弈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赢得主动权。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傲视皇朝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