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萃取党史精华书写法治荣光——党史天天讲
时间:2024-01-13 11:28 点击次数:160

  《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1938年7月首次出版。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著作开篇以“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做引子,然后针对这两种错误观点作者进行了一一驳斥,接着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并通过“能动性在战争中”、“战争和政治”、“抗战的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兵民是胜利之本”等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篇章的阐述,来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么进行持久战,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应当怎样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时代背景:《论持久战》发表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全国军民为了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浴血奋战,天天都在渴望着战争早日胜利。然而,10个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陷落。战争的进程会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怎样看待抗战以来一直流传着的“亡国论”、“速胜论”?对这些问题,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感到迷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对坚持长期抗战是不利的。深感有必要对抗战10个月的经验做个总结性的解释,特别是有着重研究持久战的必要,以回答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并对“亡国论”和“速胜论”进行批驳。

  成书过程:始终认为中日战争将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1936年7月,他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就已经提出了坚持持久抗战的各项方针。对于为什么中国的抗战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会属于中国,在《论持久战》中给予了明确的回答。为了彻底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以持久战思想武装全党全民族,决定写一部论持久战著作。为此,阅读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和战争理论著作,精心拟定撰稿提纲,开始撰稿后,集中精力,废寝忘食。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对抗战开始后十个月经验的总结中,集中全党智慧,于1938年5月30日,在延安《解放》周刊第40期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同时,他又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

  指出:抗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

  《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并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争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生长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大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论持久战》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接着分析了战争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这些特点,规定了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里发生出来。进而指出: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指出,通过三个阶段,在力量上对比,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时间将相当长,遇到的困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还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是战略的反攻战。

  在《论持久战》中,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论持久战》一经问世,就在党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后来成为国共两党两军领导抗战的共识。它的发表就像拨开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迷雾,在延安引起轰动,很快就被油印成册,在党内传阅,在传播到各个根据地后,成为我党我军树立信心、指导抗战的纲领。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检验雄辩地证明了抗日战争正是按照在《论持久战》中所设想的那样发展的。可以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持久战思想的伟大胜利。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具体实践的光辉范例。《论持久战》也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战争问题的光辉范例。

  《论持久战》于1938年7月在延安的《解放》周刊全文刊发,随后就有中文和英文单行本在国内外广泛发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军事理论,而且受到国外的高度关注,有力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向前发展,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论持久战》在西方国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后,欧美等国普遍翻译出版著作,其中《论持久战》最受欢迎、反响最大。

  《论持久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定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导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其军事价值并没有过时,对于我们考察和指导当代战争问题,实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指导未来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转型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傲视皇朝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