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二
时间:2023-11-29 14:10 点击次数:117

  1、 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新诗歌》。

  2、 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1、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2、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4、“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1、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2、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1、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

  2、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1、 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1、 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

  2、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胡风冤案,建国后基本停止创作)

  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1、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

  3、 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支持的文学派别)

  1、1923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先是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剧创作《获虎之夜》等,后又办《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线年,全部公演田汉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

  2、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傲视皇朝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