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重磅】紫杉醇70亿市场生变!百洋医药承接首款紫杉醇胶束产品
时间:2023-06-06 19:18 点击次数:145

  2022年2月12日,百洋医药与上海谊众就肿瘤创新药物“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简称“紫杉醇胶束”)紫晟®的商业化达成合作协议。紫晟®是国内首款获批的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产品,将给紫杉醇70亿市场带来新的冲击。

  近年来,在深化医改系列政策下,我国医药行业面临大变局,仿制药企业原有的营销模式难以为继,原研产品纷纷由医院转向院外及基层市场,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创新药则面临着落地商业化的难题......伴随这些问题的产生,行业迭代升级的同时分工也将更加明确。

  紫杉醇属于有丝分裂抑制剂或纺锤体毒素,是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治疗肺癌、大肠癌、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等疗效显著。

  虽然紫杉醇抗癌效果好,但其水溶性很差,需要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与无水乙醇混合溶媒有机溶剂进行溶解,这些助溶剂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副作用,因此需要提前应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等进行抗过敏预防处理,此外还需要使用特殊材料的输液器,这些对紫杉醇的临床应用带来较大限制。

  因此,国内外企业纷纷对紫杉醇新剂型进行探索研究,包括白蛋白结合型、脂质体、微球、纳米粒、胶束等。2021年11月,上海谊众的2.2类新药紫晟®(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获批上市,这是国内首款获批的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产品。紫杉醇胶束是第三代紫杉醇,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它在肿瘤组织的分布远高于在血液中的分布,是一个革命性意义的产品。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紫杉醇达到近80亿元的销售规模,2020年有所回落,但市场规模仍超过70亿元,在抗肿瘤药通用名排名中稳居首位。

  从细分产品看,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销售额有下滑趋势,而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持续放量,在紫杉醇的市场占比由2016年的9.84%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53.13%,这也从侧面反映临床价值对市场的导向作用。

  在已公开数据的紫杉醇制剂中,上海谊众药业的紫杉醇胶束在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客观缓解率最高。随着该产品正式商业化,势必对紫杉醇的市场格局带来改变。

  2月12日,百洋医药与上海谊众就紫晟®(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商业化达成合作协议,这是百洋医药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再度承接的国产抗肿瘤新药。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百洋医药与罗氏制药、CSL Behring、安斯泰来等国内外企业达成协议,负责部分产品的商业化。

  近年来,国家医保控费政策趋严,带量采购持续化常态化开展,已过专利期原研药、仿制药面临一波又一波的“大杀价”。仿制药进入微利时代,企业依靠利润缩水的集采品种支撑全国营销团队已不现实,原有的营销模式难以为继;而在集采中“大撤退”的跨国药企,也纷纷将战场转移至零售药店及基层市场,然而短时间内实现院外及基层渠道的布局并不现实。

  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成为药企的最大刚需,而选择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合作或许成为更有利的选择。与传统医药商业公司相比,第三方商业化平台不仅能满足渠道覆盖,更重要的是具备强大的基于品类洞察的品牌运营能力,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出产品营销整体解决方案。

  正如百洋医药董事长付钢所言,专业的商业化平台好比“高速公路”,药企的产品就像一辆辆车,路上的车越多,单辆车摊销的成本越低。相较于药企自建全国性销售团队居高不下的成本,百洋医药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可以更好地控制销售费用率,在突出成本优势的同时,大幅提高效率和规范化程度。

  百洋医药成立于2005年,于2021年登陆A股市场。目前已构建起基于品类洞察的品牌运营、全数据平台客户管理及支持长期运营的机制三大能力为核心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经过多年耕耘,公司拥有专业的品牌运营能力、强大的营销网络以及成熟的商业化团队,合作大中型医院1.4万余家、药店36万余家,构建了囊括近50个细分治疗领域的全数据平台,成功孵化运营迪巧®、泌特®、扶正化瘀®、哈乐®等多个品类领军品牌。

  目前百洋医药已形成OTC及大健康、OTX等处方药、肿瘤等重症用药三大品类矩阵,为企业的各类产品铺设通向应用场景的品牌“高速公路”。医药行业投入回报周期长,作为以品牌运营为核心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百洋医药在合作产品的遴选上也有着严格的标准:

  一是以发心剔除伪创新,选择真正能优化临床应用场景的产品;二是依托专业评估能力评价产品的技术壁垒,避免陷入低水平重复的困局;三是用生态化协同来做好要素配置,选择真正能够与百洋资源互补协同的产品进行商业化运营。

  近年来,在药审制度改革、国家医保常态化调整等政策引导下,国内创新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相比于已形成产品知晓度和成熟营销模式的仿制药及原研产品,创新药落地商业化会更加困难。

  由于治疗理念新,创新药的市场运营需要更加专业的医患教育和学术推广,品牌运营周期比较长,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尤其是中小型创新药企,为一二个产品从无到有自建销售团队,需要承担较高的营销费用,更重要的是,商业化的效果难以保证。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1-2020年有超过50款国产1类新药获批上市,但在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及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却仅有11款,且能超过30亿元的寥寥可数,大部分企业千辛万苦研发出来的创新药并不能收获理想的市场回报。

  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系列政策,致力于解决创新药商业化问题,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在有限时间能释放产品的商业化价值,因此携手专业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取长补短,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

  上海谊众与百洋医药的合作是改良型新药领域的一次探索,值得期待。未来,或将有越来越多的像上海谊众这样的创新药企选择与百洋医药这样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合作,携手解决创新药商业化难题,提升患者用药可及性和可支付性。

  在创新药大浪潮下,上游的CXO企业随着临床发展而加速发展,而下游的商业化平台也随着创新药落地价值凸显,走在前列的百洋医药有望成为医药商业化领域的药明康德。

  声明:本文谨供行业人士参考,消费者请参照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购买,内容的合法合规性由作者或委托发布方承担。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傲视皇朝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