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案例启发 以一把小刀为起点荷兰人开启了鲱鱼发家的壮举……
时间:2023-07-02 18:15 点击次数:85

  低地小国荷兰利用鲱鱼不断积累,厚积薄发成为商业帝国的传奇始末。这个故事中,荷兰利用产业化优势,通过长期的技术和体制优势抢夺鲱鱼资源积攒了巨量财富,又以鲱鱼销售网络为基础,发展为海上物流与贸易强国,对于今天的企业发展仍有许多启示意义。

  许多沿海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鱼筐之上的,而对于低地国家荷兰来说,被摆放在这一位置上的是一种不起眼的小鱼——鲱鱼。

  去年被某生化武器罐头轰炸了一番之后,你们现在看到“鲱鱼”俩字就觉得浑身都有味儿。但我们就是论事的说,荷兰人吃的鲱鱼和瑞典人做罐头的鲱鱼虽然是同一种鱼——大西洋鲱鱼(Clupea harengus),不过相比瑞典鲱鱼罐头那种令……人……愉……悦……的浓郁气味而言,荷兰人食用鲱鱼的方式“清雅”的多:

  鲱鱼在荷兰算得上大众美食,你在任何一个水产市场都能看到一群荷兰人围着一个杀鱼师傅的摊儿,新鲜的鲱鱼一条条摆上案台,杀鱼师傅用一把小刀三下五除二就把鱼头鱼刺和内脏掏出来了,然后用沾满鱼血的手把鱼递给你,就让你直接生吃……

  这就能吃?就不怕腥、不怕虫、不怕鱼刺扎的疼?荷兰人表示Who cares,小刀加工生吃鲱鱼,那是俺们荷兰的国家名片,是我们在向辉煌的历史致敬呢~

  我们知道,荷兰的全称是尼德兰王国,原意是低洼之地。由于处在欧洲多条河流共同形成的冲积平原上,荷兰地势很低,许多土地是通过围堰筑坝抽水而形成的,荷兰的一个标志——风车,其实就是抽水的动力来源。

  尽管荷兰人这么玩命的抽水造地,可无奈耕地面积太有限,每年的海水倒灌、河流洪涝还会导致损失掉一些可耕种的土地,光靠农业种植,是难以支撑这一个地区的发展的。

  荷兰紧挨着的大西洋水域被称为北海,由于冷暖水流的交汇,北海地区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这其中就包括今天的主角大西洋鲱鱼,这种鱼数量惊人,而且喜欢抱团取暖,在水中经常能发现几百万条鲱鱼组成的庞大鱼群,是掠食鱼类和海鸟、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鲱鱼量足又好捕,会是个值得开发的资源吗?很可惜,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鲱鱼貌似难堪重用:

  当时没有保鲜技术,传统的肉类保存方式是干制,肉和奶可以做成肉干、奶酪,甚至鳕鱼这样的大鱼也可以晒成鱼干,可鲱鱼……只有巴掌那么大,晾晒之后拿去喂猫尚可,拿来做主食是不够看的;

  鲱鱼有洄游的习惯,夏季会洄游到欧洲西海岸,过了季就向北海腹地洄游。虽然当时的渔船也可以跟随鱼群进行捕捞,但如果距离港口太远,捕捞到的鱼还没等运回港口就腐败变质,完全失去商业价值;

  大海是公平的,荷兰人捕捞鲱鱼,北海周边其他国家也有捕捞,相比于他们而言,荷兰并没有独特的优势。

  可荷兰人偏偏不信这个邪,靠着钻牛角尖的劲,荷兰人硬是一路点亮黑天赋,把鲱鱼这门生意做绝了,这一条小鱼不仅撑起了荷兰几百年国运,还把这片水乡泽国供养成了世界一流的商业帝国。

  1380年代,荷兰人威廉.巴尔克斯正在为了鲱鱼苦恼。捕捞鲱鱼是他赖以养家的生计,但鲱鱼不易保存,让他的生活时常陷入拮据。

  能不能找一个方法延长鲱鱼的保鲜期呢?巴尔克斯尝试过各种方法,可是那个时代的保鲜方式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巴尔克斯尝试过用粗盐和浓盐水直接腌制鲱鱼,都以失败告终。

  仔细观察之后,巴尔克斯发现,鲱鱼的腐烂总是从鱼头或者内脏开始的,那么是不是去掉内脏和鱼头,再用盐腌制,鲱鱼就可以慢点腐烂了呢?

  不起眼的小小改良,居然真的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去掉鱼头和内脏的鲱鱼,再用粗盐腌制,就可以保存几个月!

  随后的几年,巴尔克斯又进行了多项极富意义的尝试和改进:使用不同的食盐比例,使鱼可以腌的长久;使用精盐来腌制,改善腌鱼的口感品质;改进处理鱼的刀法,最大化的简化流程。

  到了1386年,巴尔克斯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规范化的流程——他可以一刀去掉鱼头和鱼肚,把鱼放进以1:20的比例调配的浓盐水,装入木桶封存,处理后的鲱鱼竟可以保存1年之久!

  巴尔克斯画像,右手中的那把就是他的传世小刀。国内网络中误传巴尔克斯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小刀才完成这种高超技艺,其实并非如此,他用的就是最普通不过的小刀,唯手熟尔

  消息一出,举国震动,短短十几年后,巴尔克斯的鲱鱼处理方法就成为荷兰渔民的标准作业流程。

  攻克了腐烂这一难关,荷兰渔民可以放心的在北海腹地捕捞鲱鱼,起网之后,渔民们就站在甲板上开始加工,一个熟练地水手每小时可以处理2000条鱼,而满载而归之后,又可以把桶装鲱鱼运到内陆、甚至其他国家销售。

  不过说实话,巴尔克斯的鲱鱼处理方法,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其他国家的渔民只需要用一瓶酒就能从骄傲自得的荷兰人那里偷师,没过几十年,这套处理流程已经在欧洲各国广泛流传开来。

  按理说各国都学会了解决鲱鱼的腐烂问题,那么就应该纷纷增加对鲱鱼的捕捞力度了,但奇怪的是,除了荷兰之外,其他各国的鲱鱼产量并没有迅速的增长,这又是为啥呢?

  因为荷兰人明白,大家都有的优势那就不是优势,要想保持优势,就得持续提高技术门槛。于是他们做了这么几件事:

  因为当时鲱鱼太便宜,而渔船是很贵的,在英国,一艘70吨渔船的造价在1000英镑左右,而1拉斯特(大概相当于1.8吨)鲱鱼的毛价不过10英镑,除去人员和船只损耗,利润稀薄。而且处理鲱鱼所用的食盐也价格不菲,制作木桶的木料需要从北欧进口,对于其他国家的渔民来说,需要捕捞许多年,才能用鲱鱼赚出一条新渔船。

  但荷兰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截然不同,一些专职的掮客将渔民与投资者、甚至普通的市民联系在一起,大家集资购买渔船和耗材,然后通过捕鱼赚取分红,购买渔船已经不是渔民的事,而渔民也逐渐从船主转变为雇员,这导致荷兰渔船数量暴增,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500艘,比欧洲其他国家所有渔船加起来都要多。

  对于周边国家渔船而言,巴尔克斯处理法发明之后,渔船可以在远海捕捞6-8周,直到船只装的满满的再启程回港,这种效率已经远比以前要高得多了。

  但荷兰人仍觉不满足,他们认为,渔船在往返路上耗费的时间是完全被浪费了的,运输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由专业的运输船队去做。

  到了16世纪,荷兰已经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快船”,这些载重船不具备捕鱼的能力,只是定期前往捕鱼区,从渔船那里转载装满鲱鱼的木桶,然后运回港口,渔船就可以继续待在捕鱼区持续作业。

  这种方法,直到今天还被远洋捕捞业广泛采用。上边圆形图里表现的,就是我国的远洋金枪鱼捕捞船和前来转运货物的“快船”。目前,有的远洋捕捞船会在渔业区连续作业两三年,期间的货物运输和补给,就由这些“快船”完成,图片由《每日商报》记者李颀拯拍摄。

  英国和其他国家的渔船,由于没有“快船”的转运,那么提升效率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地增加船的吨位,好让自己每一个来回能带更多的鱼。

  荷兰人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他们发现,相比于以前那种140吨的大船,60吨的小渔船更灵活,可以紧紧咬住鲱鱼鱼群的行踪,于是荷兰从政府层面推广这种被称为“鲱鱼巴士”的渔船,最大化的提升捕鱼效率。

  此外,荷兰渔民一开始严格按照巴尔克斯的方式处理鲱鱼,但是由于鲱鱼太多,许多时候渔民来不及处理的太干净,意外的把鲱鱼的一部分胃遗留在体内。无心插柳柳成荫,胃里残留的酶恰恰有利于腌鲱鱼的发酵,鲱鱼的味道便格外的鲜美,此后,荷兰渔民就刻意的留下一部分胃。

  与此类似的还有食盐和木桶,荷兰人改用精盐来祛除粗盐所带来的苦涩,使用北欧木材制作木桶提升木桶的密封程度,荷兰鲱鱼的品质便有了优势。

  从最开始的巴尔克斯处理法的推广,到鲱鱼渔船的市场化、股份化的改革,到鲱鱼运输专业化的产生,到“鲱鱼巴士”渔船标准的制定,荷兰政府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6世纪,荷兰甚至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法令,其中连装鲱鱼的木桶什么尺寸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而为了让渔民免除后顾之忧,荷兰人专门组织了护渔舰队,在英国和法国渔民还在为海盗胆战心惊的时候,荷兰渔船已经可以在本国军舰的炮火范围之内,安心的从事这项“国家生意”了。

  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其他国家的渔民,可以轻松学到巴尔克斯的鲱鱼处理法,但,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有没有荷兰这么灵活?政府有没有荷兰这么倾力支持?技术有没有荷兰这么持续改进?

  到了17世纪,荷兰一跃成为几乎垄断鲱鱼捕捞业的欧洲第一大渔业国,成群结队的“鲱鱼巴士”遍布北海,有的干脆开到了英国的家门口。

  如此蓬勃的鲱鱼产业,早已可以解决荷兰所面对的粮食问题,而且越来越有富余,于是荷兰人着手将鲱鱼卖到别国。

  从15世纪末开始,荷兰的商船队就开始往返于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其运输的商品就是桶装的鲱鱼。

  由于产量惊人,荷兰鲱鱼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根据统计,1500年,但泽地区进口的鲱鱼有50%是荷兰人销售的,到了1660年,波罗的海地区进口的鲱鱼有82%是荷兰人销售的。

  而在南方,荷兰的鲱鱼成功打进了法国和英国市场。更为有趣的是,尽管法国和英国自己也捕捞鲱鱼,但是因为产量少、口味差,本国老百姓根本不买账,就是要买荷兰鲱鱼,荷兰人一看,干脆有恃无恐的提了价。本来英法的捕捞成本就比荷兰高,结果卖的还要比荷兰便宜,里外里一算,荷兰人赚发了。

  他们发现,波罗的海地区的谷物产量颇丰,南欧地区的谷物却总不够吃,那么从荷兰运输鲱鱼到波罗的海的船原本是要空船返回的,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运输谷物卖到南欧呢?

  于是荷兰商船从先是从荷兰运送鲱鱼到波罗的海,然后又从波罗的海运输谷物到南欧,又从南欧运输食盐到荷兰,食盐用来加工鲱鱼后又运输到波罗的海贩卖,这样本来简单的荷兰——波罗的海单向贸易,变成了遍布欧洲的关联贸易。波罗的海的地主通过这种谷物出口赚了大钱,格外依赖荷兰商船,于是纷纷抢着预定商船档期,甚至到后来干脆承担了商船从波罗的海到南欧的往返运费,那么对于荷兰人来说,从南欧运食盐到荷兰、从荷兰运鲱鱼到波罗的海的钱又省下来了,里外里一算,荷兰人又赚发了。

  仅仅用了三百年,荷兰人就完成了从鲱鱼渔夫到欧洲“海上马车夫”的华丽变身,荷兰也从一个吃不饱饭的低地小国,一跃成为横跨四海的商业帝国,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大国崛起。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傲视皇朝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