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微球药物5—微球药物市场分析及厂商盘点
时间:2023-06-23 01:10 点击次数:90

  之微球药物,将通过对微球药物的制备,包括制备材料、制备技术、载药量等,已上市/在研的微球药物(包括栓塞微球),不同微球药物竞争情况,以及拥有缓释微球技术平台/布局微球药物的企业进行梳理。本篇主要对微球药物整个行业以及国内在售的4款微球药物的市场进行梳理以及对拥有微球技术平台或已有/在研微球药物的企业进行简单介绍。

  2017-2019 年,全球微球制剂市场规模从72.26亿美元上升至78.56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速约为4.27%。就中国而言,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2019 年,中国微球制剂行业市场规模从22.3亿元增加至47.4亿元,期间每年的同比增速均超过17%。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微球制剂合计销售额为48.95亿元,同比增长27.22%。其中,奥曲肽微球、亮丙瑞林微球增长率分别为88.16%、49.64%。目前,丽珠集团、绿叶制药等公司均有多个在研的微球产品,部分产品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预计很快将进入商业化阶段。

  我国微球制剂行业中,亮丙瑞林的占比最高,曲普瑞林次之。虽然进入我国的进口微球种类包括亮丙瑞林、利培酮、曲普瑞林、奥曲肽和艾塞那肽微球这五种,但目前实现放量的主要是亮丙瑞林微球、曲普瑞林微球以及奥曲肽微球。根据 Wind 医药库,我国样本医院微球占比最高的是微球产品是亮丙瑞林,近年来销售额占比维持在 69%以上,稳居首位。其次,曲普瑞林微球、奥曲肽微球在样本医院微球制剂中的销售额占比均呈现较明显上升。2021 年,曲普瑞林微球在样本医院微球制剂中的销售额占比为 23.8%,较 2019年增加 5.3 个百分点;同期,奥曲肽微球在样本医院微球制剂中的销售额占比为 6.5%,较 2019 年增加 1.6 个百分点。

  目前,国内市场上供应利培酮微球的企业有2 家,分别是杨森和绿叶制药。杨森制药的利培酮微球已经上市多年,在2021年以前垄断国内利培酮微球市场。2021年初,绿叶制药的利培酮微球瑞欣妥成功上市,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且不再需要首次注射后的口服制剂补充。2021年底,瑞欣妥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 年开始销量开始放大。根据 Wind 医药库,2022年Q1,绿叶制药利培酮微球的样本医院销售额达到 30.21万元,是2021年全年样本医院销售额的1.8倍。

  目前,国内市场上供应亮丙瑞林微球的厂商有丽珠制药、北京博恩特,以及日本武田,国内亮丙瑞林微球市场呈三足鼎立局面,丽珠制药略胜一筹。根据Wind医药库,2018-2021年期间,丽珠制药的亮丙瑞林微球的样本医院销售额有3年拔得头筹,市占率基本保持在35%以上。近两年,武田的亮丙瑞林微球的样本医院市场份额有所回升,超过北京博恩特;2021 年两者在样本医院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3.56%和 30.15%(注:以上数据均来自Wind 医药库,不代表全市场情况)。

  价格方面,武田1个月(3.75mg)版本近年中标价为1600元/支,3个月(11.25mg)版本为3925元/支,国产丽珠和博恩特1个月(3.75mg)版本中标价均在1295元/支左右,国产品种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

  当前,国内奥曲肽微球市场上的在售产品仅有诺华(呈垄断),虽已进入医保范围,但价格仍不亲民。截止目前,齐鲁制药的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产品已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得 CDE 受理,未来国产奥曲肽微球成功推出市场后,国内奥曲肽微球的整体价格水平有望进一步下调,刺激患者需求,加速推动整体市场规模增长。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两款进口曲普瑞林微球产品获批,分别为益普生的达菲林、辉凌/Ferring 的达必佳;暂无国产曲普瑞林微球获批上市。从样本医院销售格局来看,进口产品占比接近99%,其中益普生1个月版销售额占比最大,2019年达到3.01亿元,占比57%;更长效的益普生3个月版占比则稳定在6%。

  价格方面,国产每日注射制剂中标价均为49.5元/支,辉凌和益普生则在105元/支左右;进口微球制剂中,辉凌和益普生1个月版中标价分别为1179.3和1280元/支,益普生3个月版中标价为4030元/支。

  绿叶制药集团成立于1994年,并于201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隶属于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有超过30个以上的产品,核心产品覆盖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代谢等疾病领域。

  公司涉及多个技术平台,其中包括新型制剂—长效及缓释(微球技术),如视频所示。

  微球制备的技术路线:在利培酮缓释微球的制备中微球可采用常规方法来制备,例如乳化-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或喷雾萃取法等,聚合物选用的是PLGA,粒径范围为1-500um之间;在曲普瑞林缓释微球的制备中微球采用常规的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合物同样选用的是PLGA,粒径范围在1-500um之间;在戈舍瑞林微球的制备中微球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合物选用的是PLGA,粒径范围为1-500um之间。

  公司的核心产品有12个,其中微球相关药物产品有一个,Rykindo®(注射用利培酮缓释混悬液),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以及作为单药或作为丙戊酸盐的辅助疗法用于双相障碍 Ⅰ 型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除核心产品外,公司在研的产品如注射用罗替戈汀缓释微球、注射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微球已经进入 Ⅲ 期临床,如下图所示。

  丽珠集团成立于1985年,并于199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产品分布在消化、心脑血管、生殖内分泌、精神/神经等领域,同时聚焦创新药主业及高壁垒复杂制剂。公司于2013年正式引进微球项目平台,成立研究院化药研究所微球室,并于2017年成立丽珠微球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已上市产品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主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为国内最早上市的微释球制剂之一。

  微球制备的技术路线:在种阿立哌唑缓释微球的制备中微球可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来制备,聚合物选用的是PLGA,粒径范围为20um以下(平均粒径在10-13um);在醋酸曲普瑞林缓释微球的制备中微球同样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来制备,聚合物选用的是PLGA。

  北京博恩特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集医药微球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医药企业,公司建成了专门用于微球药物(含微球溶媒)生产的产业化平台和微球药物制剂技术的研发平台,主营产品—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博恩诺康®)是国产首仿获准上市的药物微球品种。

  伯恩特法定代表人郭光明,公司无融资历史,是珠海西香诚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珠海西香诚的法定代表人同样是郭光明,是G&G Pharmaceutical (Hong Kong) Co., Limited的全资子公司。

  浙江圣兆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位于杭州市高新区(滨江)万轮科技园,公司拥有长效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两大创新制剂,目前暂无上市产品,有4款在研微球,均处于临床前。

  长效缓释制剂研究中心主要进行长效缓释微球制剂技术、非微球类长效缓释制剂技术(纳米或微米级难溶性药物长效缓释技术)的开发,拥有微球制剂反应系统等成套符合cGMP标准及设备。

  将活性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10-200um的球状实体,经皮下或肌肉注射后,在长达数周甚至数月内,药物随高分子材料降解逐渐释放,使患者体内保持持续、恒定的血药浓度,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患者需要长期、持续、规律性的给药,长效缓释制剂具有显著优势。

  主要以纳米结晶技术为代表,纳米结晶也称纳米混悬液,即以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为稳定剂,将纳/微米尺度的药物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稳定胶体分散体系。对于难溶性药物,通过制剂手段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来控制其体内外释放度,经肌肉或者皮下注射后,可以达到几周乃至几个月的释放周期,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

  靶向制剂研究中心主要进行脂质体技术、脂微球技术、纳米粒技术的开发,拥有微射流均质机、高压挤出机、冻干机等靶向制剂进口标准设备,和成套符合cGMP标准。

  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型药物传输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载体,脂质体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缓控释作用,最重要的是,脂质体可以选择性地富集定位于肝、脾等组织中,使这些部位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正常组织,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从而提高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研究表明,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比游离药物的毒性能够降低50%~70%,而抑癌活性比游离药物高许多。

  是一种新型药物传输技术。脂微球是以脂肪油为软基质并被磷脂包封的单分子层微粒体分散系,适用于水难溶性药物的静脉注射给药,其粒径约为200nm左右,属于亚微乳范畴。作为药物载体,脂微球易靶向聚集于病变部位,实现靶向治疗。除靶向性外,还有以下特性:(1)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制剂中的药物分布于脂微球核心层的油相中,避免了与水过多接触而导致水解,提高了制剂的化学稳定性;(2)能避免药物的血管刺激性。由于脂微球中的药物分布于核心油相,外部还有水相和磷脂层包裹,因此静注后,药物不直接与血管壁接触,避免对血管的刺激性。(3)有药物缓释作用。由于药物需要从脂微球中释放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只有释放后才能起效,因此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帝奇医药成立于2011年,包括长效制剂技术、靶向纳米技术、缓控释技术、聚乙二醇化技术、生物可降解辅料和仿制药开发6个技术平台,目前暂无上市产品,自主研发的改良型创新药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已经分别获得NMPA和FDA临床批准,多个改良型创新药处于临床前阶段。

  玻思韬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新型释药系统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多种复杂注射剂与口服缓控释制剂开发的技术能力。

  注射用长效缓释微球技术平台可支持微球产品从研发到商业化规模生产的,包括:乳化-溶剂挥发技术、凝聚-相分离技术及挤出-粉碎技术,技术平台拥有良好的合规性、丰富的生产放大经验及良好的商业化生产能力。

  拥有成熟的纳米晶制备技术,并已建成符合GMP要求的注射用纳米混悬剂生产车间。

  拥有成熟的注射用凝胶生产技术,在注射凝胶开发上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注射用凝胶制剂的开发能力。

  拥有成熟的脂质体制剂开发技术,并建有符合GMP要求的注射用脂质体生产车间,已具备注射用脂质体产业化开发能力。

  技术方面:目前全球上市的微球药物有14款(2款已经退市),而国内仅有两款,说明了微球生产技术的难度,而这一难度一方面表现在微球本身制备的困难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和药物融合后的包封率、载药量等方面;

  原料方面:美国FDA批准的可安全药用的聚酯类材料,包括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聚己内酯(PCL)等,其中PLA和PLGA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被广泛应用在缓控释,但国内目前使用的注射给药系统制备微球所用的PLA和PLGA等聚合物材料种类少且均由外企垄断,国内基本依赖进口;

  设备方面:微球药物的生产设备并非通用型,需要药企根据自身不同的制备技术/生产要求进行设备定制和改良,费用相对较高;

  生产工艺方面:微球药物的大批量生产对工艺稳定性(每一批次的质量、数量、质量)、处方工艺的调试等均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制备的时间、温度、水相/油相体积比、固化时间等参数,并且需要对微球的包封率、粒径均一性等质量参数进行控制,保证全程无菌操作;

  市场方面:国内已获批的微球药物数量少,在研的微球药物较多,且在研的微球均为已上市的产品,此外在研的公司都是一些在医药领域深耕多年的大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微球药物的市场前景广阔,有实力的药厂纷纷布局该领域。

  作者声明:感谢本文参考资料作者,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恰当之处还望包涵指正,资料内容侵删。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傲视皇朝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